[為咗教書,可以去到幾盡]
教了特寫新聞好幾年,一直有講一篇普立茲得獎作品,係一個小提琴家在地鐵拉嘢,得到小額打賞.文章談的是,我們對美的追求,究竟是天生還是後天的教化?究竟好音樂要不要宏大的音樂廳,天價門票來定義它?
我跟同學說,特寫也可以做「臥底式」報導,但前題係你要諗得很仔細很透徹.我分享了文章的採訪和寫作手法,涉及的道德考量.原作者跨界別引述了哲學理論,但寫作風格平易近人.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.覺得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.
這位小提琴家,很年輕(以音樂家來說),來了四次香港,剛過去九月又來了一次,我很好奇,買了票入場,果然勁,和文章說的相呼應,還認識了一兩位跟了這位音樂家幾十年的Bell粉.這樣,我下學期又多啲新嘢講了.開心.
(另,世界級的音樂家,有世界級的「待粉之道」,佢搵人幫每一個排隊影相的樂迷拍照,派發電腦網站密碼,十日之後,去佢個網站,免費照片送上你面前.聽聞這是他自己的要求.真係,要學嘢,處處都是教室.)
//美
認識Joshua Bell,因為讀了一篇普立茲文章,這位頂級小提琴家在《華盛頓郵報》記者安排下於美國地鐵站賣藝,只得到幾十美元打賞。記者問,現代人是否忙碌到沒餘閒欣賞美事?
文章寫於十年前,這天我終於在香港文化中心一睹Bell 的風采。文章裏所說的都是真事,他帥氣,演奏時全身舞動,為方便所以不穿燕尾服只穿黑恤衫,不時從褲袋裏拿出手巾拭抹額上淌下的汗水。天價古董小提琴不像被拉奏,如同與樂手融為一體,發出如泣如訴的哀鳴。
演奏完畢, Bell 替粉絲簽名。排頭位是一位美麗女士。她初中時學習小提琴,和同學們發掘了這位美國小提琴新星,「那時覺得他很靚仔」。1990 年少女剛升上大學,聽聞Bell 來港演出,她買票入場,此後迷上。至今Bell 來港四次她都捧場,今次她帶了舊合照來,合照裏的她和Bell 一樣年輕。「當初喜歡他時我才中學畢業,現在我女兒也快升大學了。」Bell 看到這張舊合照,揚一揚眉,很歡喜。粉絲成為母親,他也成為了爸爸,帥哥變成靚佬,今年五十歲。
這位媽媽一早沒再學音樂,但今次偶像來港,還是買了最貴的票。樂迷們還七嘴八舌討論偶像點滴:「他好像胖了一點,有時累了一點,但音樂造詣更爐火純青。」能夠和偶像一起成長,一起變老,一起以音樂領會人生的美,真幸福。//